滴水穿石 久久为功 ——习近平同志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

2020-10-09 16:22:49 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1462

      1988年6月,习近平同志到经济总量排名全省最末、俗称“闽东老九”的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。正是在这样一个“老少边岛穷”的地方,刚满35岁的习近平同志以深入调研起步,建立“四下基层”制度,提出“弱鸟先飞”理念,倡导“滴水穿石”精神,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宁德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上,下决心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。习近平同志对闽东感情很深,他曾说:“宁德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。”

  

图片关键词

  下党村鸾峰桥。   龚健/摄

 

  弱鸟先飞,走上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

  1988年的闽东,交通闭塞,信息短缺,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。全市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,被称为“沿海地区黄金地段的断裂层”。

  1988年6月,习近平同志到闽东工作。面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,习近平同志并没有摆出要烧“三把火”的架势,而是表现得非常沉稳。为了摸清实际情况,他带领有关干部到基层调研,走出办公室,到基层去寻找思路、到基层去寻找答案。

  1988年七月初至八月初,在闽东九县深入调研后,习近平同志作了一次全面总结。当时他在会上就提出,宁德的发展,要立足实际,不要有超过现实的思想,更不能心急,要有“滴水穿石”的精神,更要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。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陈增光回忆:“一般的领导来都是大讲特讲,要在这里搞一个什么大事,在那里起一个大变化。可习书记不一样,他提出‘滴水穿石’,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,久久为功,而不是急于求成。”

  历时近一个月的调研,形成了文章《弱鸟如何先飞——闽东九县调查随感》。习近平同志提出,“我们的党员、我们的干部、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,观念更新,四面八方去讲一讲‘弱鸟可望先飞,至贫可能先富’的辩证法。这样,既可跳出老框框看问题,也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。”

  要使弱鸟先飞,飞得快,飞得高,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。实践出思路,调研出成果。调研结束后,习近平同志重新梳理“山”与“海”的辩证法,提出“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键在农业、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,我们穷在‘农’上,也只能富在‘农’上。”通俗来说,要摆脱贫困,就是要“靠山吃山唱山歌,靠海吃海念海经”。

 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提出的“滴水穿石”“弱鸟先飞”“四下基层”,是当时指导工作非常有效的创新措施,这种理念一直延续到现在,成为始终遵循的工作思路,对宁德的发展发挥了长效作用。“滴水穿石”和“弱鸟先飞”的思想,一直贯穿于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的始终,并被闽东人民传承发扬,称之为“闽东精神”。

  图片关键词 

  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。   徐烽/摄

 

  三进下党,倡导推动“四下基层”

  弱鸟先飞,首先要有飞的志向;滴水穿石,贵在久久为功的坚持。闽东振兴之路,不管是摆脱贫困的探索实践,还是跨越发展的奋勇争先,都离不开人的因素、奋斗的力量。

  在《干部的基本功——密切联系人民群众》一文中,习近平同志提出,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?千条万条,最根本的只有两条:一是党的领导;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。他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,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,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
  “他一到闽东就提出‘四下基层’,即信访接待到基层、现场办公到基层、调查研究到基层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基层,并且自己带头沉下身去。”时任宁德地委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的李金贤回忆。“四下基层”制度不仅是习近平同志倡导的良好工作作风的体现,更重要的是以这项制度为抓手,带动做好各乡镇的脱贫致富工作。

  寿宁县下党乡地处闽东偏僻山区,上世纪80年代末曾是宁德地区四大特困乡之一,是省级特定贫困乡,也是全省唯一的“五无乡”,无公路、无自来水、无电灯照明、无财政收入、无政府办公场所。1988年建乡时,全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。

  1989年7月,习近平同志顶着烈日、冒着酷暑,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,步行15华里,2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党乡下党村。“当时的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就拿一把柴刀,在习书记前面开路,一边走一边砍树杈、劈野草。11点多,习书记他们到达下党乡,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。他们在鸾峰桥这儿简单洗了洗,就开始开会,进行现场办公。”这一细节,时任寿宁县副县长的连德仁至今记忆犹新。他回忆道:“听取乡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汇报后,习书记作了讲话,对下党乡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,并决定率先解决通乡公路、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这三大问题。”

  1996年8月7日,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三次到下党乡调研,一到下党,就开门见山地说:“7年来,我一直牵挂着下党。”20多年过去了,下党人至今都忘不了当年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、对下党的关怀和恩情。他赤诚的为民爱民情怀,被这片大山深处的百姓们牢牢记在了心里。

  高瞻远瞩,绘制闽东林业振兴远景蓝图

  “作为一方的领导,习近平同志不仅抓大事,而且作决策、干工作非常注重符合客观实际。”时任宁德地委委员兼秘书长的李育兴回忆说,“他往往能够在务实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,以大气魄、大胸怀来规划全局。”对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适当“泼凉水”,让干部群众意识到急于上大项目是不切实际的,“抱个大金娃娃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

  图片关键词 

  中国扶贫第一村——赤溪。   杜海鸣/摄

 

  1989年1月,习近平同志在《闽东的振兴在于“林”——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》一文中指出:“在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,山林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优势。”他还指出:“林业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,比如森林能够美化环境,涵养水源,保持水土,防风固沙,调节气候,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。从特殊的意义上理解,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。”

  在习近平同志的明确指导下,闽东开始绘制林业振兴的蓝图,这一绘就是7年苦战,确保1995年实现荒山绿化任务。他还要求稳妥扎实抓好完善林业责任制和健全林业经营机制。如今,闽东的荒山已经遍植绿树,绿色工程惠及千家万户。

  回眸闽东与贫困作战几十年,曾经的“弱鸟”如今羽翼渐丰,期待飞得更快更高。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“弱鸟先飞”,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贫困,今天是“扶贫先扶志、扶贫必扶智”;当年倡导“滴水穿石、久久为功”,今天是脱贫攻坚“决不能松劲懈怠”;当年推广“靠山吃山唱山歌,靠海吃海念海经”,今天是“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”;当年强调“必须有个好支部”,今天是“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”……

  从摆脱贫困到走向小康,从饱经失落到放飞梦想,闽东之变充分印证了“弱鸟先飞、后发先至”的发展辩证法,有力见证了“滴水穿石、久久为功”的奋斗力量。(宁纪轩摘录整理)


13850364051(吴晓荣)
首页
调查征集
最新公告
便民热线
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0